孙进技校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实现文化“三进”
自办学27年以来,全国连锁孙进教育是集技工学校、公司、职业介绍机构于一体的大型教育实体,下辖长春、沈阳、哈尔滨、松原、北京等知名连锁学校,及北京信合浙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环宇卓越国际教育有限公司、吉林省孙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并与海尔集团、北车集团、大连STX造船厂、大连平山重工集团等5200多家中外大型企业建立“人才合作联盟”,所培养的蓝领技师、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向社会输送各类实用型技术人才。历年来,孙进教育通过三方面,实现文化“三进”。
一、正确认识产业文化及其作用 现代产业文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制度之母,也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 现代产业文化主要包括先进企业文化、先进行业文化、劳动者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制度和舆论环境。我国工业化成就举世瞩目,而相应的产业文化建设却滞后,近年来出现的许多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以及一些青年职工缺乏职业理想和行业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足等现象都是产业文化缺失的表现。究其原因是企业产业文化底蕴不足,劳动者产业文化素养不高,社会产业文化氛围不浓。现代产业文化既有遵纪守法、责任意识、注重质量、团队合作、坚守诚信等先进的工作价值观,又有现代产业科学的生产方式、合理的劳动组织和规范的管理流程等核心内容。 简言之,现代产业文化的实质是现代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它的核心是尊重一切劳动,尊重一切劳动者的现代工作价值观。它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制度之母,它也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
二、为何要补上产业文化这一课 校企合作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更要搭建校企间文化融合的桥梁,这也是校企合作的难点和关键点。 首先看教育结果方面的差距。从学校走向职场,学生往往会面临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冲突,产生诸多不适应。原因之一是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及低收入家庭,成长环境中,外出感受现代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的机会较少。因此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对行业企业文化、企业英雄、名企发展史等知之甚少,虽有勤劳朴实孝道等优良品德的传承,但对现代企业中尊重劳动、遵纪守法、诚信守时、团队合作等意识淡薄。原因之二是我国职业教育仍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重,在专业目标定位、课程教材、质量评价等方面也都以满足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忽视学生现代产业文化素养的培养。学校投入
电工电子实训设备、
工业自动化实训设备、
环境工程实验装置、
化工工程实验装置、
化工工艺实验装置、
流体力学实验装置、
热工实验装置、
化工原理实训设备、
新能源教学设备等技能实训室,教学设备日益完善,但文化软实力不足,企业关注的员工工作认知、责任承担、团队协作、努力上进、革新创造等素质的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了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景。 其次看教育过程的差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之路十分艰难,资源共享、利益共赢仍然是理想多于现实。其中一个原因是,校企合作不仅要搭设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更要搭建文化融合的桥梁,这也是校企合作的难点和关键点所在。 最后看与世界职业教育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职业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对此,职教界并无异议,而争论的焦点在于差距何在,是硬件还是软件、是在职业技能上还是在产业文化素养上。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投入有了一定增长,基础能力建设有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的产业文化素养与现代产业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我国大部分专业课程中产业文化要素缺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产业文化素养整体薄弱,这可能是造成我国职教落后于国际水平的最大短板。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历经30余年,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遗憾的是在将产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融入课程方面鲜有尝试。 三、如何补上产业文化这一课 把产业文化的精髓与学校的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进行深度融合,并最终落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价值观培养上。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产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的对接是一项深入、持久的工作,马国湘委员站在行业企业的立场上,对教育部门提出,要研究制定和实施产业文化育人战略。与上述来自教育外部宏观的战略性政策建议相呼应,认为现阶段产业文化育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开展实验研究与成果推广。 第一,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双方要共同建设产业文化,以现代产业文化引领校企合作,实现产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第二,在中职德育工作和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中,把工作价值观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第三,开辟产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的主渠道,把产业文化的精髓与学校的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进行深度融合,并最终落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价值观培养上。第四,提升教师产业文化素养,要把产业文化列为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中,切实提升教师在指导实习、实训中渗透产业文化的能力。第五,在职业教育中开展产业文化教育,是新形势下新课题,理论性政策性都很强,需要加强科研的先导和理论的支撑作用。同时,应抓住今年在我国召开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契机,在现代产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新领域,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有所创新、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