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企业概况
新闻动态
产品介绍
产品导航
行业标准
技术文章
配置方案
技能大赛
成功案例
企业博客
售后服务
联系我们
维修电工实训设备
高级技师电工实训设备
网孔板电工电子实训设备
工业自动化实训设备
PLC可编程实训设备
电机实训设备
高性能电工电子实验设备
工厂电气控制实训设备
单片机实训设备
计算机原理实训设备
电工电子实训设备
立式电工电子实训考核设备
模电数电实训设备
电子实训设备
柜式电工电拖实训设备
数电模电实验箱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
传感器实训设备
家用电器实训设备
电梯实训设备
光伏发电实训室设备
机械陈列柜
机械创新实训设备
液压传动实训设备
煤矿安全培训技能实训设备
环境工程实训设备
化工工程实训设备
化工原理实训设备
流体力学实训设备
新能源实训设备
过程控制实训设备
钳工实验室设备
工程制图实验室设备
热工实训设备
教学数控车床铣床实训设备
采暖通风实训设备
机床电气实训装置
透明电机模型
透明注塑机模型
楼宇实训设备
汽车底盘实训室设备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
汽车驾驶模拟器
汽车发动机实训设备
汽车发动机拆装台实训设备
汽车空调系统实训设备
汽车全车电器实验台
汽车变速器实训设备
汽车仿真电路实训设备
汽车解剖模型
制冷制热实训设备
消防实训室设备
汽车示教板
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
新能源汽车电池实训室设备
部队.军校实训设备
船舶工程实训室设备
教学模型
汽车电路接线实训设备
心肺复苏模拟人
风力发电实训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设备
汽车电子实验箱
环境实验室实验设备
给排水工程处理实验室设备
工程机械实验设备
工业机器人实训设备
农机工程机械实训设备
主页
>
技术文章
>
浅析新形势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4-10-07
浅析新形势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中职
电工电子
专业正面临新的考验。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市场需要,寻求合理科学的
电工电子
教学改革方案迫在眉睫,就电工电子专业课程设置,实习方法以及师生的评价方式做了阐述。
1、中职
电工电子
专业面临崭新的形式:
1.1 政策和形势分析 电子信息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是符合政府倡导的低碳产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有薪金高、工作环境优雅的特点。要围绕九个重点领域展开:要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要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完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要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加速通信设备制造业大发展,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2012年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有所缓解,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已走出低谷,在各级政府及企业积极努力、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全行业发展将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机遇。从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从战略层面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利环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各领域的科技发展及信息化应用水平仍将进一步提升,为电子产品的应用和开拓工业软件市场,创造了新的巨大空间。
1.2 人才需求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攻坚时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是我省面临的主要任务。平板显示项目推进半导体照明向通用照明、背光源、汽车照明等新的应用领域发展,重点开发白光、高亮度及功率发光二极管光源、城市照明及景观光源、铁路和公路信号显示系统以及高档、智能、大型美化装饰显示系统;推进应用电子,支持网络、医疗、安防、汽车、电力等领域应用电子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电子专用设备,培育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智能测控设备仪表的开发和产业化。
根据对调研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应用电子行业人气旺盛,职位有电子工程师、产品设计工程师、电子维修工程师、项目工程师等。电子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产品的电路设计等,必须熟悉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熟悉各种电子元器件,精通常用单片机的应用。企业招聘时通常要求有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现代化的企业和新型的电子行业,如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和技术服务型公司需要大量的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组装、调试、操作、维护、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性人才。
2、中职
电工电子
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课程体系 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编排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顺序来编排相关的课程,构成了一个与实际职业活动过程相符合的“学习领域”课程序列。德国马格德堡技术应用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共14个“学习领域”课程,包括机电系统组成、综合技能和技能拓展三个方面。①机电系统设置“机电系统、电子系统、电气液组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系统”6个学习领域课程;②综合技能设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制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3个学习领域课程;③技能拓展设置“工作计划组织与结果评估、质量管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客户信息交流、机电系统交付使用”5个学习领域课程。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结合我国我省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建立如下的课程体系较为合理:
2.1.1 知识目标 ①掌握钳工、电工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技术。②能独立完成室内线路的安装与维修。③掌握电动机的安装方法。④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检修和其他常用电动机的维修和检修方法。⑤掌握电力变压器的维护方法。⑥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和常用电子仪表。⑦能正确安装、调试和维修基本电子电路。⑧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基本原理、选用原则及其拆装维修方法。⑨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⑩掌握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了解PLC的基本构成和工作特点。熟悉PLC的基本指令和编程方法。了解以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编程技巧。
2.1.2 能力结构及要求 ①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②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③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④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⑤具有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的初步能力;⑥具有
电工电子
设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销售与维修的技能;⑦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⑧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⑨具有初级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2 教学模式 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为主,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强调应用技能获得产品。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进行开发。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指导者,学生则从知识的接纳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与主人,体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全程参与过程,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今后职业生活的“钥匙”,真正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
2.3 采取多种实训途径 采取多种实训途径,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①校内实验实训室。②校办经济实体(实习公司)。③送往地区性行业协会教育实习中心。④社会各类企业。
3、中职
电工电子
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3.1 评价与考核目的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3.2 评价与考核的原则:开放式与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 ①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②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④建立各门课程所特有的评价框架。
3.3 评价与考核方式 在德国,不举行结业考试,只有期中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期中考试一般在第二学年结束时进行,包括理论和实训考试。毕业考试则在学习结束后进行,由德国行业协会负责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包括理论和技能考试。我认为我们国家也该努力建立健全各专业各工种考核机制和考试体系,如果就目前只由各个学校自己考核,标准很难统一,考核过程很难做出合理、客观评价。基于此点我国重新出台行业规范和技能标准并实质性落实就尤为重要。
3.4 以虚拟、模拟及仿真的实训条件建设 采用虚拟、模拟及仿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创造职业氛围,将大型机械设备设施虚拟、模拟及仿真到校内实训环境,解决一些项目实训的难题。
综上所述:中职
电工电子
专业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体系。这样才能让这个专业能长久持续发展。
上一篇: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
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探讨
我们的优势:
品牌理念
标准流程
有效沟通
专业管理
客户视图
优秀团队
品质保证
无忧售后
上海茂育科教设备有限公司,立于上海,心怀天下
生产基地:上海松江叶榭工业园
业务电话:021-56311657 , 56411696 , 业务传真:021-56411696 公司邮箱:shanghaimaoyu@126.com
教学设备厂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94 号
沪ICP备130203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