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企业概况
新闻动态
产品介绍
产品导航
行业标准
技术文章
配置方案
技能大赛
成功案例
企业博客
售后服务
联系我们
维修电工实训设备
高级技师电工实训设备
网孔板电工电子实训设备
工业自动化实训设备
PLC可编程实训设备
电机实训设备
高性能电工电子实验设备
工厂电气控制实训设备
单片机实训设备
计算机原理实训设备
电工电子实训设备
立式电工电子实训考核设备
模电数电实训设备
电子实训设备
柜式电工电拖实训设备
数电模电实验箱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
传感器实训设备
家用电器实训设备
电梯实训设备
光伏发电实训室设备
机械陈列柜
机械创新实训设备
液压传动实训设备
煤矿安全培训技能实训设备
环境工程实训设备
化工工程实训设备
化工原理实训设备
流体力学实训设备
新能源实训设备
过程控制实训设备
钳工实验室设备
工程制图实验室设备
热工实训设备
教学数控车床铣床实训设备
采暖通风实训设备
机床电气实训装置
透明电机模型
透明注塑机模型
楼宇实训设备
汽车底盘实训室设备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
汽车驾驶模拟器
汽车发动机实训设备
汽车发动机拆装台实训设备
汽车空调系统实训设备
汽车全车电器实验台
汽车变速器实训设备
汽车仿真电路实训设备
汽车解剖模型
制冷制热实训设备
消防实训室设备
汽车示教板
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
新能源汽车电池实训室设备
部队.军校实训设备
船舶工程实训室设备
教学模型
汽车电路接线实训设备
心肺复苏模拟人
风力发电实训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设备
汽车电子实验箱
环境实验室实验设备
给排水工程处理实验室设备
工程机械实验设备
工业机器人实训设备
农机工程机械实训设备
主页
>
技术文章
>
浅论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4-10-19
浅论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 要: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高职
教育
改革与创新的重点。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想,就
机电一体化
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论述,从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体会。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随着
机电一体化
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复杂程度逐渐增加,控制系统日趋先进,这使得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被高度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修理和技术管理工作更显重要。这就要求必须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但是,根据目前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掌握的初步情况,行企业的技术人员,无论是从人才质量,还是队伍数量上均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对区域生产企业的专业人才市场进行调研中,通过现场座谈会、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专业岗位群结构、技术队伍基本状况、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意见和方案改革的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综合性信息收集。经过对上述信息点的提炼和综合分析,确定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机电设备安装、维护、检修、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托区域机电类企业,利用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创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两方深度融合,三入企业,零距离上岗”为特征的“1230”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结合对职业岗位(群)的调研,针对设备运行与维修、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产品与工艺设计三大类岗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完善从技能的适应培养到技能的构建培养。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两方深度融合,三入企业,零距离上岗”为特征的“1230”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能力发展不同阶段,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把培养过程归纳为4个学习培养阶段。(1)阶段1:职业导向的工作任务——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即在第1、2学期完成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以“必需、够用”为度,以
机电一体化
基本技能培养为目的,加强机械制图与CAD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同时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及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认知、见习教育,完成简单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学习。(2)阶段2:系统工作任务——职业关联性知识。即在第3学期通过基于工作系统的特征和内容来确定、自动化控制与PLC技术等单元的学习,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采取虚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完成系统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3)阶段3:伴有问题的特殊工作任
务——功能性知识。即第4学期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借助实际项目载体,侧重于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等技能训练。(4)阶段4: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即第5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对口岗位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融合。第6学期实现真正的顶岗实习,在校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强化,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共同指导、管理和考核,将诚信教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着力点,具体指重点培养学生对机械及其电气设备的综合维护管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
机电一体化
设备安装、维护、检修、管理技能。建立一体化、动态的课程结构内容。(
2)“校企深度融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简称“四合作”的体现。
(3)“三入企业”是指在人才培养周期中实行三次出校门、三次入企业,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融合,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快速养成。
(4)“零距离上岗”主要是指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和“三入企业”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毕业时在岗位技能和企业文化内涵上符合企业员工的要求。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毕业前就能上岗工作,真正实现就业的零距离。
高职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改革研究,践行了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过程,相信在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
《PLC可编程应用技术》教学探讨
下一篇:
浅析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们的优势:
品牌理念
标准流程
有效沟通
专业管理
客户视图
优秀团队
品质保证
无忧售后
上海茂育科教设备有限公司,立于上海,心怀天下
生产基地:上海松江叶榭工业园
业务电话:021-56311657 , 56411696 , 业务传真:021-56411696 公司邮箱:shanghaimaoyu@126.com
教学设备厂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94 号
沪ICP备130203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