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企业概况
新闻动态
产品介绍
产品导航
行业标准
技术文章
配置方案
技能大赛
成功案例
企业博客
售后服务
联系我们
维修电工实训设备
高级技师电工实训设备
网孔板电工电子实训设备
工业自动化实训设备
PLC可编程实训设备
电机实训设备
高性能电工电子实验设备
工厂电气控制实训设备
单片机实训设备
计算机原理实训设备
电工电子实训设备
立式电工电子实训考核设备
模电数电实训设备
电子实训设备
柜式电工电拖实训设备
数电模电实验箱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
传感器实训设备
家用电器实训设备
电梯实训设备
光伏发电实训室设备
机械陈列柜
机械创新实训设备
液压传动实训设备
煤矿安全培训技能实训设备
环境工程实训设备
化工工程实训设备
化工原理实训设备
流体力学实训设备
新能源实训设备
过程控制实训设备
钳工实验室设备
工程制图实验室设备
热工实训设备
教学数控车床铣床实训设备
采暖通风实训设备
机床电气实训装置
透明电机模型
透明注塑机模型
楼宇实训设备
汽车底盘实训室设备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
汽车驾驶模拟器
汽车发动机实训设备
汽车发动机拆装台实训设备
汽车空调系统实训设备
汽车全车电器实验台
汽车变速器实训设备
汽车仿真电路实训设备
汽车解剖模型
制冷制热实训设备
消防实训室设备
汽车示教板
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
新能源汽车电池实训室设备
部队.军校实训设备
船舶工程实训室设备
教学模型
汽车电路接线实训设备
心肺复苏模拟人
风力发电实训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设备
汽车电子实验箱
环境实验室实验设备
给排水工程处理实验室设备
工程机械实验设备
工业机器人实训设备
农机工程机械实训设备
主页
>
技术文章
>
浅谈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
2022-05-13
浅谈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与实践
浅谈会计
电算化
人才培养与实践
摘要
:通过对
会计电算化
人才知识结构的分析,提出了
会计电算化
人才培养的目标,并着重分析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需要的人才及其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一)高级
会计电算化
人才 :
系统分析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企业管理、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计算机基础、数据处理理论;
系统设计员应精通以下知识: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系统开发、系统软件、计算机语言、财会业务;
系统管理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企业管理、系统开发、计算机知识、数据处理知识、项目管理。
(二)中级
会计电算化
人才:
系统编程员应精通以下知识: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知识、财会业务、系统开发及软件;
硬件维护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无线电基础;
软件维护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企业管理、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系统开发与程序设计。
(三)初级
会计电算化
人才:
操作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计算机使用、汉字输入技术;
数据录入员应精通以下知识:财会业务基础、计算机使用、汉字输入技术。
二、
会计电算化
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会计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会计电算化人才总的培养目标是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是能力培养,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遍及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
会计电算化
使广大会计人员切实体会到信息技术革命给会计领域带来的重大变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迅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会计学科形成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大学会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满足社会对未来财会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三、
会计电算化
人才培养现状:
应该看到,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还不高,主要体现在:目前多数的会计软件实质上还是处在会计核算的水平上,各行各业发展也不平衡。究其原因,除了对该项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之外,其主要原因是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匮乏。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是
会计电算
化工作的迫切需要。在全国上下实施技术创新、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热潮中,培养大批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人才的任务,理所应当地落到高等学校的身上。高等院校承担着有计划地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任务,这个任务只有通过科学的课程建设才能顺利完成。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教育系统的视角来看,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环境方面:
会计电算化教育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近年来,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1.IT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财务软件的普及及入世的冲击,造成我国经济体制、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变化;2.高科技时代
会计电算化
人才培养的高额成本,造成教育部门、民间职业团体资金来源得不到保障;3.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缺少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因而人才培养的目标性不明确,紧迫感不强,人才培养的速度滞后于职业界发展的速度。
(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会计数据处理技术上的变革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而且必将对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实务以及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1.在论及教育培养目标时,对于需要适应环境及如何适应环境考虑得还远远不够,因而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确定电算化教育目标。会计电算化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计算机加会计学,造成 “计算机就是打字工具”的实际情况。而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普及,会计工作的重点也将从会计记账、会计核算转向更侧重于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以及软件二次开发、二次数据处理的分析能力。2.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下,财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融入企业管理的整体中,而不是独立地对财务的管理。因此,传统的教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历史影响方面:
1979年——1989年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期间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尚缺乏深度,仅仅围绕如何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之中,形成了手工式的阶段,只让学生机械地学习计算机操作,把计算机当作计数器;1990年——1996年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步入商品化软件开发与推广应用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已较前广泛和深入,对财务软件进行多系统、多模块教学,并注重商品的应用;1997年之后受ERP管理软件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教育逐步涉及到经营管理和会计信息的处理、利用问题,然而这些并不能很好地满足
会计电算化
教育目标实现的需要,反而使众多学子浅尝辄止或对它敬而远之。
(四)教学层次方面:
从会计电算化培养的目标来看,会计电算化人才具有层次性,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既懂得计算机技术又具备会计理论和业务知识的、不同层次的应用型、理论型、创造型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是
会计电算化
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了实现培养电算化人才的目标,如何有效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成了首要问题。目前,关于这个问题众说不一,没有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统一的教学大纲。
(五)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由于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的定位不清,因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体现在:1.落后与过时的教材。随着计算机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计算机知识的快速更新,会计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并未及时更新;2.学生计算机课程、信息管理课程开设内容的不足;3.重实务课程而忽视培养学生理论功底的课程;4.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会计软件开发混为一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大有用程序编写来替代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趋势;5.没有正确认识课程中会计内容与计算机内容孰重孰轻的问题;6.相关专业课的设置存在明显的遗漏。
(六)实践环节方面:
1.目前在我国,企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软件公司等
会计
职业界和学校联系松散,没有一个固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使
会计电算化
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2.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3.课程安排不合理,挤掉了实践环节的时间,因而总是匆匆忙忙走形式,即使有实践环节效果也不大。
(七)教育活动实施方面:
从师资情况来看,学历、职称、实际经济、知识更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机制来有效吸引高学历、高学识、高素质的人才从事会计教师职业。这种吸引力应该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在物质上,一方面工资待遇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在外兼职的内外条件尚不成熟;在精神上,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和氛围促使和激励教师更新知识、晋升职称和爱岗敬业。从教学工具来看,一是目前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落后,电脑配置不足,涉及网络
会计
时教育设备缺乏;二是教学版财务软件有待升级;三是已有的上机所需的资料内容过于简单,不系统,难以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开展电算化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的全貌;个别资料数据有误,有些业务的
会计
处理方法也值得商榷,难以顺利完成日常的教学上机实习;没有满足上机实习相对完整的账务资料。
上一篇:
使用液晶显示模块的要注意事项
下一篇: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钳工技能
我们的优势:
品牌理念
标准流程
有效沟通
专业管理
客户视图
优秀团队
品质保证
无忧售后
上海茂育科教设备有限公司,立于上海,心怀天下
生产基地:上海松江叶榭工业园
业务电话:021-56311657 , 56411696 , 业务传真:021-56411696 公司邮箱:shanghaimaoyu@126.com
教学设备厂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94 号
沪ICP备130203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