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电气技术专业实现一体化教学的问题及方案设计简要阐述,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以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需要教师针对于传统教学予以改革、创新,将电气技术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点实行一体化教学,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中、高职学生在进入校园生活时,多数尚处于青春期,价值观、职业技能及人生观尚未形成。因此,学校有计划性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本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专业之一是电气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应用类公司、企业及单位培养服务、生产一线从事电气设备调试、安装及维护保养的专业应用型及高素质人才。为此,需要教师针对于传统教学予以改革、创新,将电气技术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点实行一体化教学,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一、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与计划措施
1.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
1)优化并合理设计基础课
电气技术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差别,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需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为此,需要将基础课内容的分配、选择突出关键点,以便于综合考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图一。在课程考量时不能因人设课,需将职业道德、地方史及法律相结合。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及特点,设置职业相关选修课程,既有利于节约课时,又能提高一体化教学质量,还能有效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同时针对于数学等学科,可依据专业特点,重点讲解方程组、函数等内容,便于学生后期学习。
2)设计技能模块
在进行技能模块设计时,可先对学生所需专业与后期相对应岗位予以分析,便于学生对于后期工作就业岗位有了初步了解与认识,能够加强学习积极性热情性,因多数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后期任职迷茫。因此,教师可在调研论证的相关基础上,对该专业面向的职业范围与就业岗位,做初步分析,如表1。此外,要合理分析技能,并及时掌握熟悉理论知识,以认知规律遵循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中,重点以项目为驱动,顺利开展,将涉及相关理论知识逐渐导入实践中,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两者相互渗透,以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可定期下派教师到香瓜企业进行调研,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以实现常规化和制度化。首先,利用调研,将专业设置紧贴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满足行业值为岗位的需求,以积极培养专业技能及专业定位人才需求,制定合理培养计划,便于为实际与理论一体化教学扎实基础。其次是组建议企业为主要目的的实训基地,扩展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重点以新技术学习为主,提高专业技能,加强职业能力。
2.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的措施
1)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校任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理论知识,还需掌握熟悉实际操作技能,将授课技巧和教育理论有机结合,以实现实际、理论一体化教学任务。同时,积极将技术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逐渐吸纳到教师队伍中,而在校教师要积极学习实际经验和技巧,多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训学习,以实现双师型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实现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一种注重教学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而言对于学生考核更加合理性。主要是以实际操作为重点,积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性性,便于拓展学习课程,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能力,在一体化教学中尤其适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课程教学松弛有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积极鼓励教师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积极有效的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二、一体化教学优势
1.教学灵活性。以往的教学先一般阶段性上理论课,后上电工生产实习课,两者没有很有效的衔接起来。上《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理论课时很难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而后在上电工生产实习课时学生在前面所学这部分的有关内容有些还会忘记。这样变成在上是生产实习课时先要占用一段时间给学生温习,补充知识方面的的缺漏,这就出现教学重复现象,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若采用“一体化”教学,教学灵活,情况就大有改观了:a.达到直观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 b.学生所学知识可以得到及时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c.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讲授,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难点突破。《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的教学难点是电器的结构原理,如空气断路器、中间继电器等结构比较复杂的电器。过去常以挂图或实物来配合讲解教学。由于挂图不能直观地反映立体空间,而电器元件的实物体积较小,不能保证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体化”教学中,因为根据实习课题,采用讲、练结合的办法,学生每人手中一个电器,边听边看实物,既直接有形象,一目了然,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从理论上讲清了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原理、选择方法,还教会了学生拆装、维修的操作技能。
控制线路的原理分析和故障分析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理论教学仅是纸上谈兵,学生没有实践经历(讲原理分析时,学生没有实际接触;讲故障分析时,学生没用电阻测量法和电压测量法进行实际查找),学起来比较抽象。而“一体化”教学,采用讲、练结合完成原理分析和故障分析,使学生在训练中既感到直观,又有体会,明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巩固与拓展。在整个“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他们从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到实践中去运用知识,不断总结规律,反复实践,实现了“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理论内容通过做书面(或网上作业)练习和、实习训练和网上视频学习,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消化和吸收,而在多次反复实践中理论知识又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三、一体化教学条件和要求
1.教学计划要严谨、科学合理。正确处理好理论课教材和生产实习课教材的内容衔接,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技校的教学规律制订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中,注意如下细则:a.围绕教学大纲的教学质量要求,做到各章节内容一一对应,突出技能训练内容要以专业理论为指导。b.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c.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一体化”教学中,以工作原理、安装工艺、故障分析与故障排(查找和排除)作为贯穿每个课题的主线,作为各分课题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和教学重点,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d“. 一体化”教学的课时安排比原课时减到3/4- 4/5 时间工作量。
2.教师素质要高。“一体化”教师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a.要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和技能训练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到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扎实系统理论知识,并对本专业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b.有精湛的专业操作技能。“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技能训练,教师技能的高低是“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从事“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基本功扎实、操作动作规范、专业技能娴熟、经验丰富的技术水平。c.有熟练操作电脑技能。当代教师不会熟练操作电脑,等于新一代的老师“文盲”,无法了解新技术、新产品、新规程、现代教学理念等诸多问题。只有掌握电脑使用,我们老师可以用PPT、视频、网页穿插教学模式,给学生传播知识,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教学配置要合理
1)学生与工位和实训器材要一一对应。“一体化”教学是讲、练结合教学。因此,“一体化”教学场地应满足技能训练、理论教学的双重要求,应按教学组织方式进行设置。所以,要保证学生一人一岗,一人一工位,配有与教学计划相应的电工仪表、工具、电器材料及实习的消耗材料。
总之“一体化”教学的场所不要拼凑,否则,其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
2)具备有多媒体现代教学的实训场地。“一体化”教学课堂解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虽然让教学直观,把学生抽象变为具体,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训中出现无法在短时绘制出复杂线路图和实物图,无法反复示范,无法排列新电气设备和新电器的形状、价格、使用方法、数据等问题,这时实训场配置多媒体电脑,多媒体可以解决绘制复杂电路、线路图分析,可以解决抽象判断、推理、数据处理操作;也解决让学生很快了解新电气产品使用及其产品价格。
4.“一体化”教学与以往实训教学对比。大致上看,都含有讲、练结合的过程,但在具体运作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一体化”教学既要完成理论教学内容,又要完成实训教学内容,与以往实训课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讲解要更详细、更透彻;b.讲解的时间显得要多;c.巡回指导要更加勤快; d.总结要有“双重性”(既要有理论教学内容,又要有实训教学内容); e.增加合理理论教学课外作业或网上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