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絮凝沉淀实验指导书

一、絮凝沉淀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
水处理中经常遇到的沉淀多属于絮凝颗粒沉淀,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都有所变化,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越来越快。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难以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只能用实验的数据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通过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絮凝沉淀特点和规律;
2.掌握絮凝沉淀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水泵 2、配水箱 3、搅拌装置 4、配水管阀门 5、水泵循环管阀门 6、各沉淀柱进水阀门 7、各沉淀柱放空阀门 8、排水管 9、取样口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直径D=100mm,柱高1700m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
(2)配水及投配系统:配水箱、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等
(3)取样设备(自备):定时器、烧杯、移液管、磁盘等。
(4)悬浮物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自备):分析天平(感量0.1mg)、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等。
(5)水样(自备):城市污水或人工配水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进水槽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
(2)开启水泵及各沉淀池的进水阀
(3)依次向1~4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阀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4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 、120 min。
(4)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沿柱面自上而下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
(5)将实验数据记入表1,计算结果记入表2
表1  絮凝沉淀实验数据记录表

柱号 沉淀时间/min 取样点编号 SS
/(mg/L)
SS平均值
/(mg/L)
取样点有效水深/m 备注
1 20 1-1          
1-2          
1-3          
1-4          
1-5          
2 40 2-1          
2-2          
2-3          
2-4          
2-5          
3 60 3-1          
3-2          
3-3          
3-4          
3-5          
4 80 4-1          
4-2          
4-3          
4-4          
4-5          
5 100 5-1          
5-2          
5-3          
5-4          
5-5          
6 120 6-1          
6-2          
6-3          
6-4          
6-5          
表2  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E值计算表
沉淀柱 1 2 3 4
沉淀时间/min

沉淀水深/m
20 40 60 80
0.25        
0.5        
0.75        
1        
1.25        
1.5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凝颗粒,在沉降过程中颗粒之间会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絮凝作用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给水工程中的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淀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
絮凝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使颗粒粒径和质量凝聚变大,从而沉降速度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降实际是一个变速沉降过程。在实验中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的沉速食该颗粒的平均沉淀速度。絮凝颗粒在平流沉淀池中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在沉淀柱内,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颗粒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沉淀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实验装置,每根沉淀柱在高度方向每隔150~250mm开设一取样口,柱上部设溢流孔。将悬浮物浓度及水温已知的水样注入沉淀柱,搅拌均匀后开始计时,每隔20min、40 min、60 min、……分别在每个取样口同时取样50~100mL,测定其悬浮物浓度并利用下式计算各水样的去除率。
              (式1)
以取样口高度为纵坐标,以取样时间为横坐标,将同一沉淀时间与不同高度的去除率标注在坐标内,将去除率相对的各点连成去除曲线,绘制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
静沉重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路和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计曲线计算法,而絮凝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根据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应用图解法近似求出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颗粒去除率,图解法就是在絮凝沉淀曲线上作中间曲线,计算见图,去除率分为两部分。
(1)全部被去除的悬浮颗粒。即指在制定的停留时间T及给定的沉淀池有效水深H0两直线相交点的等去除率线所对应的E值,它只表示的那部分完全可以去除颗粒的去除率。
(2)部分被去除的悬浮颗粒。悬浮物沉淀时,虽然有些颗粒小,沉速小,不可能从池顶沉到池底,但处在池体的某一高度时,在满足时就可以被去除。这部分颗粒是指沉速的那些颗粒。这部分颗粒的沉淀效率也不相同,其中颗粒的沉速快。其计算方法、原理和分散颗粒沉淀一样,用图解法,因中间曲线对应的不同去除率的水深度分别为h1、h2、hi、…,则近似地代表了这部分颗粒中所能沉到池底的比例。这样可将分散颗粒沉淀中的
代替。
综上所述,总去除率用下式计算
   (式2)
五、实验结果整理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水样性质及来源
沉淀柱直径D=   柱高H=   水温/℃  原水悬浮物浓度SS0(mg/L) 
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各取样点的去除率填在各取样点的坐标上。
(3)在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以深度H为纵坐标,将取样各点的去除率填在各取样点的坐标上。
(4)在上述基础上,用内插法绘制等去除率曲线。E最好是以5%或10%为一间距,如25%、35%、45%、或20%、25%、30%。
(5)选择某一有效水深H,过H做x轴平行线与各去除率线相交,再根据(式2)计算不同沉淀时间的总去除率。
(6)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E为纵坐标,绘制不同有效水深H的E~H关系曲线及E~u曲线。
六、注意事项
(1)向沉淀柱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防止悬浮物由于进水速度过慢而絮凝沉淀;又要防止由于进水速度过快,沉淀开始后柱内还存在紊流,影响沉淀效果。
(2)由于同时从每个柱的5个取样口取样,人员分工、烧杯编号等准备工作要做好,以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上至下准确的取出水样。
(3)测定悬浮物浓度时,一定要注意两平行水样的均匀性。
(4)注意观察,描述颗粒沉淀过程中自然絮凝作用及沉速的变化。
七、思考题
1、观察絮凝沉淀现象,并叙述与自由沉淀现象有何不同,实验方法有何区别。
2、两种不同性质污水经絮凝实验后,所得同一去除率的曲线之曲率不同,试分析其原因,并加以讨论。

柱号 沉淀时间/min 取样点编号 W1 (mg) W2 (mg) SS平均值
(mg)
取样点有效水深cm 备注
1 20 1-1 0.9790 1.0280 0.0490 53  
1-2 0.9697 1.0231 0.0534 77  
1-3 0.9774 1.0315 0.0541 102  
1-4 0.9790 1.0357 0.0567 126  
1-5 0.9823 1.0547 0.0724 151  
2 40 2-1 0.9795 1.0149 0.0404 53  
2-2 0.9819 1.0133 0.0314 77  
2-3 0.9835 1.0331 0.0496 102  
2-4 0.9805 1.0262 0.0457 126  
2-5 0.9898 1.0981 0.0583 151  
3 60 3-1 0.9811 1.0067 0.0256 53  
3-2 0.9819 1.0170 0.0351 77  
3-3 0.9859 1.0097 0.0238 102  
3-4 0.9880 1.0434 0.0554 126  
3-5 0.9728 1.0283 0.0555 151  

其他技术文章链接:
加强中职学生对弱电与强电认识
传感器实验台温度控制仪表操作说明
太阳能光伏发电综合实训系统使用说明
电动机技术工作原理及运行维护
电机与拖动实验实训报告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实验室介绍
机械设计实验室
齿轮范成仪使用说明书
家用电器之电子消毒柜实验指导书
臭氧氧化脱色实验说明书
萃取精馏教学实验指导书
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指导书
空气绝热指数测定装置实验指导书
填料吸收实验装置使用指导书
超滤、纳滤、反渗透多功能膜分离实验装置说明
孔口管嘴实验仪说明书
热电偶制作校验仪说明书
好氧堆肥实验装置实验说明书
沿程阻力系数测定装置说明书
文丘里除尘器性能实验指导书
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训装置指导书
化工传热实验装置使用说明书
数据采集板式静电除尘器指导书
《台虎钳》实测绘图组合训练装置
自由对流横管管外放热系数测试装置使用说明书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使用说明书
《典型零件》实测绘图训练装置
制冷制热工作原理及实验目的
挖掘机液压模拟训练平台操作说明
中温法向辐射率测量仪实验装置的介绍及使用说明
传感器实验台的特点及维护
热电偶校验仪使用说明
热电阻校验装置使用说明
做燃料电池教具实验要注意什么
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的基本要求及安全操作规程
交流及直流电源实验操作说明
传感器实验台温度控制仪表操作说明
冲击水浴除尘器实验装置使用说明
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器实验说明
平面磨床面板器件布局图及电路实训单元故障现象
定时兼报警记录仪的使用方法
浅谈职高《电子线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试析自动化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浅析创新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谈《维修电工》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创新
浅谈电工学实验在中专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
化工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建设探讨
浅谈液压系统污染物的防与治
关于《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试析“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教学体会与实践
浅谈电力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模型
两电极电化学CO传感器的研制
传感器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中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PLC多台空调机组的自动控制设计
浅谈析基于FMS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培训系统开发
电工电子实验技能正确使用的认识
改善机电一体化传动管控教学改革
浅谈电工电子设备中的各种“地”作用
光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变频器怎么判断故障
中职学生实验中对二极管电路认识
电工电子实训中常见问题总结
工程机械实训室建设的实习报告
中职学生为什么要学电工电子吗
在电工电子实训中几种二极管的测试技巧
关于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体系的构建
关于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技能实训探索
电工电子实验中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认识
中职学生如何上好机电一体化课程
浅谈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在电气设备中作用
中职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竞赛规程
浅谈中职机电一体化实习(实训)教学考核规范与标准
浅谈中职教师汽车专业技能标准的差异及对策
浅谈煤矿自动化机电技术探索
浅谈中职汽车一般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中职对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基础探索
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浅谈中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中几个要点认识
对新型传感器提升电动机性能并降低功耗作用
讲解光机电一体化具体内容包括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如何适应应用性本科教育
探索中职学校汽车修理专业如何适实践作业
让高职学生了解热电偶现场使用的注意事项
浅谈教学电梯安装实训教学的分析
浅析电梯电气故障原因及解决措施
探索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状况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探
汽车维修职业教育中故障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浅谈智能楼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方案
浅谈PLC可编程实训课教学探索
燃料电池发电教学实验平台
PLC可编程控制技术综合实训装置(西门子1200)
家用电器综合实训室设备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实验室介绍
电机及电气技术实训装置
基础电工电子实验室设备
定制热管换热器实验台
物联网射频识别综合应用实验箱
初级维修电工实验台

我们的优势:

品牌理念品牌理念 标准流程 标准流程 有效沟通有效沟通专业管理 专业管理客户视图 客户视图优秀团队优秀团队品质保证品质保证无忧售后无忧售后
上海茂育科教设备有限公司,立于上海,心怀天下
生产基地:上海松江叶榭工业园

业务电话:021-56311657 , 56411696 , 业务传真:021-56411696 公司邮箱:shanghaimaoyu@126.com
教学设备厂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94 号 沪ICP备13020377号-1
备案